兩塊錢的星巴克,五塊錢的好時巧克力,13塊錢的山姆芝士……不是白日做夢,臨期食品滿足你的消費自由。
“用打折的價格,吃到不打折的美味。臨期食品可以買!臨期食品不丟人!”這是豆瓣#我愛臨期食品#小組的簡介,目前該小組已有將近3萬成員。B站、小紅書上關於臨期食品的測評視頻也越來越多,且播放量不俗。
種種跡象標明,臨期食品已經一步步進入到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中。所以,臨期食品會是下一個風口嗎?
何為臨期食品?
臨期食品,顧名思義,快到保質期的食品。
一般情況下,晚上八點後,大型超市生鮮區的菜品會低價處理。這是因為經過1天的挑揀與*賣後,剩下的這些產品新鮮度下降,觀看性不高。臨期食品與低價處理的生鮮有相似之處。
“買一贈一”的酸奶,打對摺的火腿腸,很多人早就見怪不怪了。或許在購買的時候不清楚為什麼看着好好的產品價格便宜,但當銷售員説出“距離保質期還有XX天”的時候,想必各位心裏會明白幾分,原來是快過期了呀……
無規矩不成方圓,臨期食品也有自己的標準。北京工商局曾出台過“食品保質期臨界”的6級標準,明確了離保質期多久的食品算臨期。
罐頭、雞蛋、牛奶、方便麪等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,都有明確的臨期標準界線,在範圍內的視為臨期,超出視為過期。以後如果再遇見打折銷售的食品時,可以重點注意下保質日期,確認是否符合臨期食品的標準。
為什麼買臨期食品?
臨期不是過期,但是價格卻有高低。
便宜、性價比,讓臨期食品吸引了很多消費者。同樣的產品,日期決定了售價。拿某品牌的牛奶舉例,新鮮日期的一箱售價大概在45元,但是臨期的一箱只需要25元就能買到,價格可能還會更低。
方便,也是臨期食品吸引消費者的優勢之一。比起需要早起排隊才能買到的低價雞蛋,臨期食品購買起來實在是方便很多。豆瓣上有人發帖説“自家小區門口開了家臨期超市”,有很多人在評論區表示流下羨慕的淚水。
還有一部分人購買臨期食品是因為環保的生活理念。根據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,僅零食行業,全國目前年產值就已超過2萬億元。一些熱衷於環保的消費者,會有意識的承擔起減少臨期食品浪費的“重擔”。
在保質期內,用打折的價格,吃到不打折的美味,何樂而不為呢?!因此,臨期食品不僅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的喜愛,也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,網上有人表示買臨期食品已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讓生活的幸福指數提高不少。
為什麼不買臨期食品?
食品質量一直是消費者*關心的事情。在很多消費者的潛意識裏面,一分價錢一分貨,低價的產品,可能多多少少會有點問題,因此臨期食品的“不確定性”,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。
在某網站的調查中,很多不買臨期食品的消費者表示擔心質量問題。畢竟新鮮日期的食品偶爾還會出現各種問題,相較於新鮮日期的食品,臨期食品的問題只多不少,貪圖小便宜吃大虧,出事兒了看病花的錢可比省下的錢要多得多。
網上踩雷機率過高,也是很多人不買臨期食品的重要原因。線下臨期食品店相對較少,不少人會選擇線上薅羊毛,但“薅羊毛不成反被薅”的吐槽貼很多,讓很多人不信任臨期食品。總結了一下臨期食品存在的問題:
★1、沒有太*牌子,很多不知名的小牌子,雖然價格低,但是不敢信任;
★2、知名的進口小零食,收到貨後發現是山寨品;
★3、雖然單價低,但是不包郵,經常需要湊單,花費的錢更多;
★4、臨期食品平台存在隱患;
除此之外,有網友表示買臨期食品害怕被説low。身邊的人都在買正價新鮮日期的食品,自己買臨期食品,多丟面子呀!有時候會因為價格心動,但*後還是會因為面子放棄。
臨期食品目前的發展現狀
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場。現在,很多人把臨期食品做成了一門生意。
線下,飴食貨倉、悠品食惠、T3進口食品等折扣店陸續多了起來,有些品牌旗下門店已經有十幾家,生意很火爆。飴食貨倉的創始人徐鵬接受採訪時表示,飴食貨倉自2016年開出第1家店以來,老顧客羣的穩定和黏性很高,營業額在不斷地增長。
線上,已出現好幾個臨期食品的平台和app,在幾年前就有互聯網巨頭開始佈局臨期食品行業。目前發展較好的好食期是由阿里巴巴戰略投資,一個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品牌食品特賣電商平台,目前擁有將近一億的用户。app首頁的折扣力度很大,*賣產品的銷量也很可觀。
但是,臨期食品目前在發展中的侷限性也不容忽視。
很多商家看中了臨期食品的商機,但是沒有貨源。據瞭解,經銷商或品牌方一般會把臨期食品低價銷售給長期合作的夥伴,或者送到回收公司,“外人”很難以低價拿到豐富的貨物。
對於有渠道的商家而言,如何處理臨期食品也是一個艱鉅的考驗。雖然低價的確可以促進銷量,但是臨期食品的時間有限,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產品賣掉,那就會砸到手裏,損失慘重。
另外,臨期食品的產品品控,線上線下的沒有統一的標準。很多人在線下的購物體驗不錯,買到了低價優質的產品,但是在線上卻踩了雷。如此下去,臨期食品的信譽度不再。
小 結
積壓、難處理,讓經銷商老大難的的臨期食品,是商機也是危機。
現在,很多行業巨頭與經銷商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這一產業,也有不少商家開始瞄準臨期食品市場,準備大幹一場。但與此同時,臨期食品有很多潛在問題,讓很多人望而卻步,依舊處在觀望階段。對於臨期食品未來的發展,你是怎麼看的呢?